7月16日下午,来自肥西县的李静、李常保、李雪珍、王聪如、吴琼、张育霞、周洁、叶伟伟等8名志愿者,结伴来到肥西县红十字会举办的遗体器官捐献座谈会暨捐献志愿者签订仪式活动现场,郑重地在《中国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下了名字,成为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图为:肥西县红十字会举办的遗体器官捐献座谈会暨捐献志愿者签订仪式活动现场
“2020年疫情期间,我深刻的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的大爱,他们冲锋在疫情防控的一线,组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当时,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医学的进步才能更好的保护生命和健康,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后我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后来通过县红十字会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方式。”参加此次遗体器官捐献仪式的肥西县志愿活动中心的李静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尽快落实自己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能够用自己的器官帮助需要的人,十分有意义。
图为:李静看望退役伤残老兵(左)和高考期间(右)志愿服务现场
“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命延续,既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新生。”一起办理捐献登记的来自肥西弘爱志愿者协会的王聪如说道。
图为:王聪如参加救援培训(左)和延乔路讲解(右)志愿服务现场
在2018年就加入肥西弘爱志愿者协会的张育霞,也是此次参加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签订仪式的志愿者之一,她长期热心公益,帮扶特困老人,定向资助困境儿童,遗体捐献是她十几年前的愿望。因为自己的孩子先天性小耳,再造耳需要取软骨,在孩子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帮助,从那以后她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一开始张育霞和丈夫说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她丈夫并不是很支持她的想法,这几年张育霞一直在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之下,丈夫终于支持了她的想法。今年的7月张育霞刚好满39周岁,她想以正式成为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的方式给自己过个有意义的生日!
图为:张育霞参加抗洪救险(左)和疫苗接种(右)志愿服务现场
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是,他们却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并以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一同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生命延续,让大爱传播,用博爱的胸怀谱写人间最精彩的乐章。
图为:肥西县红十字会举办的遗体器官捐献座谈会暨捐献志愿者签订仪式活动现场
据悉,自2014年起,肥西县遗体器官捐献工作陆续启动,2014年3月吴兴龙老人是肥西县第1例遗体捐献者,值得一提的是,吴兴龙老人的妻子也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是肥西县目前唯一一对夫妻共同签订捐献协议的。截至2021年6月,全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8人;42人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实现捐献8例;器官捐献签订捐献协议18人,实现器官捐献8例;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志愿者18人,实现捐献14例。
下一步,肥西县红十字会一是要开展深度宣传。结合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报纸、电视台、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捐献志愿者的先进事迹以及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签订的程序;二是要开展祭奠活动。每年清明或春分,开展捐献者家属、捐献志愿者参加的祭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做好志愿者家庭的救助和帮扶工作。全面了解捐献者家庭情况,对一些捐献者家庭困难的,适时开展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是要做好好人的推报工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心、各乡镇将及时协助做好好人事迹宣传推报工作,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带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